孔夫子的健康哲学:古人养生“九”要诀之“九思”养生法


「“九思”养生法」,

源自《论语·季氏篇第十六》孔子的一段话,

孔子言:

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

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

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


       “九思”养生法,通过内心的修养与行为的规范,达到身心和谐、养浩然正气的境界。



       它强调在思想层面上的自我反省与提升。如《礼记 ▪ 大学》所倡导: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



孔夫子“九思”养生法



       视思明 • 察身知微,近道养生


       在观察事物时,保持敏锐的洞察力,勿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这不仅意味着对外界的明察秋毫,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健康状态的感知。



       通过细致观察,我们能及时察觉身体的微妙变化,如疲劳、不适等信号,从而采取相应调养措施,防患于未然。同时,明辨是非的能力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够筛选出科学、合理的养生方法。


       听思聪 • 养生有声,听需而养


       听,不只是耳朵的接收,更是心灵的理解。我们要善于倾听身体的需求,如饥饿、口渴等,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,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。




       此外,听取他人的养生经验,尤其是专家的意见指导,从而丰富我们的养生知识,提高实践效果。


       色思温 • 面映心声,情稳体健


       “色”不仅指脸色,更泛指情绪的表达。面容和煦,这是内心平和的外在表现。保持情绪的稳定,避免剧烈波动,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



       愤怒可致肝气郁结,悲伤则伤肺气,因此,我们需学会情绪管理,维持心态的平和。


       貌思恭 • 敬己敬人,养德养生


       在待人接物之际,以礼相迎。恭敬生于心,傲慢自消,这是培养谦逊美德的良方,亦是养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


       日常生活中,顺应身体的自然节律,既不肆意挥霍精力,也不忽视身体的需求。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均衡饮食、坚持运动、保证充足睡眠等,是对身体的深切关怀和尊重。


       言思忠 • 言行如一,养生诚笃


       言语诚实可信,言行一致,这样的心境自然坦荡无惧,有利于减少内心的矛盾和焦虑。



       在分享养生知识时,应基于个人经验与专业知识,不传谣不信谣,对养生知识保持客观判断。同时,对养生目标保持忠诚,如定期运动、保持作息规律,用实际行动践行养生之道。


       事思敬 • 事以敬为,精益求精


       事无巨细,都应怀揣敬畏之心,全情全力,这既是一种道德素养,也是养生的内在要求。敬业乐群,使人心情舒畅,精神饱满,为身心注入无限生机。



       在养生领域,严谨认真的态度尤为关键。科学规划、制定可长久执行的养生计划,无论是平衡膳食的搭配,规律运动的安排,还是充足休憩的保障,都需投入进去,才能收获好的效果,让生命之树常青,健康之花绽放。


       疑思问 • 问学不倦,智辨良莠


       对未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,勇于发问,勤于探索,持续汲取新知,适时咨询专业权威,可避免盲目跟风。



       养生文化博大精深,这能帮助我们避免误区,获取准确的健康信息,提高养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

       忿思难 • 情绪调和,身心受益


       情绪管理是养生的重要环节。愤怒时,尽量稳定情绪,深思熟虑其潜在的负面影响。



       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,如导致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等。学会用理性化解冲突,维护身心健康,避免因为冲动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。


       见利思义• 义利清明,养生至道


       面对利益诱惑,要思考其是否符合道德准则。重义轻利,保持心灵的清明高洁,这是养生之道的至高追求。



       在养生的过程中,选择适合自己且符合伦理的养生方式,不盲目跟风,也不攀比他人成果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。


       “九思”养生法,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理念,引导人们从思想到行为,全方位地呵护身心健康,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。

       通过实践“九思”,培养从容不迫、智慧清明的生活态度,让养生成为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负担或任务。促进身体健康同时,提升精神境界,享受和谐、充盈的健康生活。 



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