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已至,距离“凉爽模式”启动还有多久?
夏意悠未尽,忽觉秋已来,2024年的立秋,于8月7日农历七月初四上午8:09正式到来。
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敛也。”正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所述,立秋的到来标志着自然界万物开始收敛,步入成熟与收获的阶段。
今年的立秋十分独特,被称为“60年一遇”,这一说法主要基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特定年份。
根据干支纪年,每60年会循环一次甲辰年,而2024年的立秋正好落在甲辰年,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。
今年的立秋有三个鲜明的特征:
首先,今年立秋属“晚秋”,没错,立秋也分早晚,根据农历时间的划分,今年立秋位于七月初四,属晚秋范畴,意味着夏季的余热可能延续;
其次,今年立秋是“母秋”,立秋当天恰逢双数日,为“母秋”,依传统观念,母秋的天气往往更为酷热;
最后,今年立秋是“睁眼秋”,即立秋发生在白天,预示“秋老虎”的威力减弱,但结合“晚秋”与“母秋”的特性,秋后的炎热仍不容小觑。
此外,民间还有“伏包秋,热死牛;秋包伏,凉悠悠”的说法。2024年的立秋在三伏天未尽之时来临,属于“伏包秋”,暗示秋季初期仍会持续高温。
《黄帝内经》言: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”
入秋后应调整作息,早睡早起,、保持心态平和,开始养神,避免过劳与过度消耗,以适应秋季的干燥与凉爽。
立秋三不做,一年病不沾
不要贪凉: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,白天30多度,夜里只有20多度,部分地区只有十几度,另外夜晚易着凉应盖好被子防止风寒入侵。
不吃冷饮:立秋后不要吃冷饮和冰镇水,原因是立秋后虽然温度还会持续一段高温天气,但紫外线的照射已经减弱,吃冰冷食物易伤身体。
不宜暴饮暴食,特别是煎炸烤之类大油大腻的食物。
三伏天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,而秋季正是我们呵护身体的黄金时期。
俗语说:“秋食黄精一身轻”,秋季由于气候干燥,由于秋季气候干燥,人们容易会出现口干舌燥、心烦失眠、便秘等秋燥现象,而黄精刚好能帮助人体适应这些不适,对健康十分有益。
秋季是黄精的丰收季,经历春季的萌动与夏季的繁荣,此刻黄精已满载着自然的馈赠,等待着人们去采摘与享用,那黄精又该怎么食用呢?
可饮黄精茶
黄精茶日常饮用5~15g左右,将九制黄精放入茶壶或杯中,加入热水闷泡10分钟,让黄精的味道充分释放,可以多次冲泡,不介意的话当日泡茶的九制黄精可直接吃掉。
适应不了黄精口感的女性朋友,日常可选择黄精黑糖或黄精芝麻丸,甜而不腻且是独立小颗包装,随时可享。
可煲黄精汤
配料:10g~15g黄精,枸杞10g,半只鸭,5颗左右的红枣,3片生姜。
步骤:鸭洗净切块,红枣去核;将黄精、鸭、生姜放入锅内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熬1个半小时,出锅前20分钟放入红枣和枸杞,饮时可加入适量食盐调味。
可酿黄精酒
配料:100g九制黄精,4斤白酒(选择纯粮白酒更佳)。
步骤:准备一个干净无油的玻璃瓶,将黄精放入瓶中,倒入白酒,密封瓶口(瓶口细闻无酒味),放置在阴凉干燥处,避免阳光直射,约30天后,黄精酒基本酿成;耐得等待的朋友可再延长至60天左右,风味更佳。
日常食用建议:日常更推荐大家选择,经九制(九蒸九晒炮制)的黄精产品。九制黄精不仅享用方便,健康价值也更高,特别是九制黄精中的即食型,是便捷与美味兼备的选择。